Vitalik 站台 Railgun 背后,折射了 Web3 原教旨主义的局限与 Web3 未来的发展方向
撰文:@Web3Mario
introduction
昨天 Vitalik 通过参与与点评,间接的为 Railgun 引流,致使其Token价格上涨了超过 190%。补充一些基本信息,Railgun 算是 Tornado 的竞品之一,通过Zero knowledge proof等密码学算法做链上行为的隐私保护,相比于 Tornado,其可组合性更强,对于 DeFi 产品的嵌套性做的更好一些,在 Tornado 遭遇极大的审查压力的时刻,扶持一个可替代的竞品似乎是 Vitalik 这一系列行为的初衷。
这不禁让我再次感慨他的影响力之大,但与此同时,这件事也让我激起了一些思考。
在这位“加密皇帝”的意识形态中,对抗审查与对隐私保护的偏好还是比较明显的,然而这对于 Web3 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么?又或者说在这个意识形态的指引下,真的会让 Web3 变得更好么,我并不敢十分苟同,因此我希望就这个事件展开讨论,探究一下 Web3 未来的发展方向可能会在哪里,究其根源我认为有必要从究竟什么才是 Web3 开始。
什么是 Web3
为了搞清楚 Web3 的未来,我们必须对当前 Web3 的定义有一个明确而又清晰的认识,要解释清楚这个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事实上 Web3 为人诟病的点就在于其概念的模糊,这虽然让他在面对质疑时看上去有无限的辩解空间,但同时也极大的制约了它的进一步发展,因为一个松散且模糊的定义或愿景的说服力不足,不可能充分激发群体向心力和积极性。
在阅读了一些材料之后,我认为发布在哈佛商业评论中的一篇文章比较详尽且客观的阐述了 Web3 的定义及发展脉络,似乎让我们看到了答案,而且事实上,这个概念对于从业者来说并不陌生:
Web3 uses a range of blockchain-related technologies,offers a read/write/own version of the web, in which users have a financial stake in and more control over the web communities they belong to.
这里出现了一个关键的特征,在 Web3 世界中,数字资产的所有权将归还给用户。以经典的 Web2 公司 Twitter 为例,由于用户所产生的数据是被平台方所拥有,平台可以利用这些数据通过 advertising-driven revenue model 谋取利益,但是严格意义上这些数据是由用户产生的,理应为用户拥有,因此由此产生的利益自然是需要被用户获得,这也是 Web3 从业者批评 Web2 的一个通用的故事。
在这样的叙事逻辑中,逐渐形成了对当前 Web3 设计原则的共识,这被记录在 Ethereum 的官网中,似乎成为了从业者的圣经:
Web3 is decentralized: instead of large swathes of the internet controlled and owned by centralized entities, ownership gets distributed amongst its builders and users.
Web3 is permissionless: everyone has equal access to participate in Web3, and no one gets excluded.
Web3 has native payments: it uses cryptocurrency for spending and sending money online instead of relying on the outdated infrastructure of banks and payment processors.
Web3 is trustless: it operates using incentives and economic mechanisms instead of relying on trusted third-parties.
然而结合当前 Web3 的市场现状,我认为其中一些原则的解释实际上已经对 Web3 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了制约,因此是时候重新审视一下我们钟爱的事业了。
Web3 当前的问题
尽管 Web3 出现的时间并不算长,却取得了迅猛的发展,融资额日益增长,市值规模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但是其中也存在着不小的质疑的声音,总结一下当前对 Web3 的批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这是一个充满了欺诈、暗箱操作的危险试验场:已经有大量的负面消息佐证了这个观点,层出不穷的 rugpull 和黑客攻击事件,围绕着 token 的虚假交易,大量的钓鱼网站,让普通用户的资产Safety面临着极大的威胁,据 FTC 报道,2021 年初以来,加密骗局已致 4.6 万人损失超 10 亿美元,这个令人心痛的数字背后是很多原本幸福的家庭因此而背负债务,然而任何试图对 Web3 企业进行监管的声音都会让Community充满抵触,同时去中心化和匿名性也从技术上增大了监管的难度;
(2)商业模式波动性极强,且不可持续,大部分企业的生命周期很短:不可否认的是,基于 token 的商业模式是 Web3 成功的关键,也成为了 Web3 企业的标配,区别于传统商业模式,Web3 企业最直观的收益来源大都是建立在 token 价值的增长上,但是从结果来看,这种盈利模型通常是不持续的;
(3)Web3 基于的Blockchain技术是昂贵的,而且对电力的浪费造成了环境的污染:批评者认为公有Blockchain技术是一项昂贵的技术,用户使用这项技术通常都需要缴纳一笔不小的手续费(Gas),这似乎违背了任何科技的进化路径,而且由于 ProofofWork 的共识Safety性是建立在对一个数学答案的暴力解答,通常这是一个高耗能的场景,每年因为比特币造成的电力浪费已经超过了荷兰一年的用电量。
不得不承认的是,以上的批评是客观存在的现象,那么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才会让 Web3 出现了这样的负面评价:
(1)对于 permissionless 的过度追求,让 Web3 成为了小朋友的秘密基地:
一种无许可的点对点电子货币交易系统,是一切故事的开端,去中心化和匿名性让基于Blockchain技术的 Web3 项目具备了 permissionless 的特性,这带来了两个直接效果:任何业务的开展都不需要依赖第三方的许可,同时任何用户的参与同样也不需要依赖第三方的许可。这看起来十分美好,因为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依赖技术的力量战胜了权利,我们为大多数人提供了保护,通过技术实现了“绝对公平”,然而现实情况未必如我们预期的那样,这个特性给大多数人带来的还有极大的风险。
为什么这和我们的初衷出现了如此大的偏差,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因为对 permissionless 的过度追求,让“抗审查”成为了 Web3 的政治正确,任何监管部门都成为了我们抵制的对象,我们追求的绝对公平正在让这个伟大的事业变成小朋友的秘密基地,因为“抗审查”让我们无需为自己的任何行为承担任何责任。
事实上由Blockchain技术所构建的绝对公平的成立是有条件的,它需要相关参与者对这项技术以及相关的业务模式的认知水平不能出现明显的偏差,这个条件在早期“技术论坛”阶段或许成立,但是随着 Web3 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普通用户涌入,这个条件实际上已经被打破,专家和普通用户之间开始出现了极大的信息差,而由于对任何监管的抵触和恐惧,让 Web3 既缺乏足够的对普通用户的保护手段,又缺乏对恶意行为有效的限制手段,这极大的制约了行业的发展,因为大多数人的利益无法得到最基本的有效保护。
(2)过度的强调激励和经济模型却忽视产品体验的优化,让 Web3 企业缺乏构建持续稳定盈利模式的动力,极大的影响了企业的抗市场风险能力:
在所有的 Web3 项目的叙事中我们不难找到对自身经济模型浓墨重彩的描述,大部分的 Web3 项目的盈利模式通常构建在基于 token 激励建立起来的复杂经济模型之上,不断出现的财富神话,也一度让人们将这个创新视为是对当前互联网商业模式的重塑,然而随着全球资产市场趋冷,剧烈波动的市值表现,以及不断出现的 Web3 项目暴雷事件,正在让这个观点遭受极大的挑战。
究其原因,我想是因为这种高资金效率的盈利模式,让很多 Web3 项目方在商业模式设计中过度强调激励和经济模型的设计,我们已经习惯了通过精巧的模式设计,创造新顾客对 token 的需求,通过持续不断的购买需求将 Web3 企业的市值推高,而具体的经营性业务则被我们忽略或者成为我们商业故事中的一部分,毕竟产品的研发和优化通常意味着大量时间和金钱的投入。这个现象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引发了泡沫经济,催生了大量的“纸牌屋”企业,而没有具有竞争力的实体业务支撑的高市值通常是难以为继的,从而让企业的风险承受能力变得极弱。
(3)Web3 项目的信任建立方式过度依赖区块链的去中心化技术特性,短期内无法提供和传统 Web2 项目类似的使用体验:
由于 Web3 项目构建在区块链上,因此区块链技术的性能极大的影响了 Web3 项目技术上的承载上限,事实上,很长一段时间,受制于区块链技术的发展,高耗能、高成本、高延迟成为了 Web3 项目的特征,这极大的影响了 Web3 的发展。值得庆幸的是,现如今我们已经看到了例如 POS、Layer2、Sharding 等很多围绕着效能的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可喜的现象,我相信要不了多久,这些的刻板印象将会得到极大的扭转。
然而似乎总是存在一种声音,对这些技术方案提出一定的质疑,这些质疑的根源都在于他们认为这些技术方案大都在一定程度上牺牲了去中心化程度,从而导致可信度的下降。这样的批评通常来自于“右翼技术极客”,他们认为只有 Bitcoin 的 POW 才可能带来终极信任,虽然这看起来是一个保守的观点,但也折射出来当前基于区块链的 Web3 项目建立信任的方式似乎过度依赖了技术,这不免会让 Web3 未来的想象力产生了影响,因此如何找到更多的信任建立方式,突破技术发展的限制,是我们的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Web3 的未来发展方向
让我们重新以客观和理性视角审视 Web3 行业,围绕着上述问题的解决方案似乎变得明朗了:
(1)确定一个明确和具体的 Web3 愿景,提炼 Web3 最有价值的特点并加以发扬
Web3 行业目前还处在早期,像一个孩子一样,行业的发展是需要有意义的,正确的引导才可以茁壮成长,为了为行业发展提供更良好的引导,我们需要对 Web3 的愿景做更全面和具体的论述。
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 Web3 的愿景是它旨在打造一个更加美好、公平的互联网。然而这样一个模糊的愿景并没有告诉我们什么是更美好、公平的互联网,以及具体实现的路径,以至于人们已经逐渐将去中心化和匿名性和公平、美好之前画了等号,这是一个狭隘的。
我认为 Web3 不应该被狭义的理解为试图用去中心化和匿名性完全替代现有主流的互联网技术架构,去中心化和匿名性只是 Web3 行业广泛采用的区块链的技术特征,但是这不应该成为限制我们想象力的枷锁,是时候重新思考 Web3 带给我们真正的价值是什么了,我认为以下几点似乎更加的具有代表性:
-
低成本的信任引导:通过观察一些成功的 Web3 业务方向,不难发现一个特点,无论货币,还是金融,这些业务在 Web3 出现之前大都是由国家或超级企业所垄断的,因为这些业务的开展通常需要极强的信任背书,而 Web3 可以在短时间内涉及这些领域并取得不错的成绩,其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利用技术的力量,创建了一种全新的信任建立范式,极大的降低了信任引导的成本。这个特征最直接的好处就是让 Web3 的业务创新范围变得更广,将对一些原本高门槛的业务进行创新的权利下沉到了更广的用户群体中,这是 Web3 带给我们的最底层的价值。
-
可验证的交互体验:在搞清楚 Web3 的底层价值后,我们需要思考 Web3 产品相比于其他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是什么,这将影响我们的产品设计思路和市场推广策略。我认为 Web3 产品的核心竞争优势是它可以给用户一种可以被验证的交互体验,我们知道区块链的一个技术特性是这个系统中维护的一切数据和操作都是不可被篡改,且公开透明,这让 Web3 产品可以向用户证明,或者用户有理由相信,在 Web3 产品中的一切行为和结果都是可以被验证的。因此在一些需要「自证清白」且质疑度高的场景下,Web3 产品将会更具有竞争优势。
-
创新且灵活的商业模式:无论是基于 Token 激励的经济模型,还是基于 DAO 的模型模型,都向我们展示了 Web3 在商业模式上极强的延展性,正是建立在可验证这个基础前提上,我们有了在更多不同利益相关群体实现有序协作的能力,就像 A16Z 合伙人 Chris Dixon 所说的那样,Web3.0 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可以让各方参与者在不同时期均能做出贡献的同时保证自身的利益。
让我们回到最初的问题,经过总结,一个明确的 Web3 愿景渐渐浮现出来:
Web3 通过一系列区块链相关技术,旨在创建一种以“低成本的信任引导、可验证的交互体验和创新且灵活的商业模式”为特征的业务设计范式,实现对现有 Web 应用的补充。
(2)探索多维度信任建立方式,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新一轮增长
虽然降低信任成本是 Web3 讲故事的人叙事的核心,但是当前单纯以技术作为唯一的信任来源的解决方案相比于传统中心化机制,信任成本反而过高,归根到底是因为这种信任建立方式之于普通用户的认知成本过高,而普通用户才是 Web3 下一步发展的土壤,因此我们需要找到出了技术以外,更多维度的信任建立方式,通过保护普通用户权益的方式,拓展业务范围,实现更长远的突破。
在这样的结论支持下,我们似乎可以抱着更开放和柔和的态度,面对那些看起来有些违背“去中心化”原则的方式,为了 Web3 更长远的发展,适当的放弃作为“技术极客”的执念和理想主义Xiaobai Navigation。以监管为例,我们要做的不是如何尽可能的回避它,而是要讨论如何引导监管边界的确定,使得其对 Web3 行业发展更好。在探索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愿景的确立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只要建立在不违背上述三个 Web3 行业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任何对于创新和普通用户权益的保护的方式将将给 Web3 带来新一轮增长的动力。
(3)稳定的经营性营收,或许可以帮助我们建立更高效且可持续的 Web3 商业模式
我认为我们需要承认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组织依然是推动 Web3 发展的主体单元,因为目前基于 DAO 的治理模式的决策和执行效率明显弱于中心化商业机构,因此我们将面临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如何在 Web3 企业、用户和相关利益者之间建立更高效且可持续的利益分配及管理模式,这决定了 Web3 未来发展的上限。
当前我们似乎达成了一个共识,大多数 Web3 企业的收入来源于一部分被锁定且随时间解锁的 Token 的所有权。然而这样的方式或许已经展示了它的局限性,我们可以在 Web3 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发找到答案,通常 Web3 企业具有极高的非经营性收益,经营性收益十分少。这是因为我们已经习惯了让渡企业的经营性收益,通过这部分资金刺激 Token 的高成长性,进而维持更高的非经营性收益的范式。
而这或许是问题的根源,对非经营性收益的过度依赖,一方面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只聚焦于 Token 价格的刺激,从而忽略对产品本身的优化迭代,让企业应对资本市场波动的风险抗性变得很差,另一方面,伴随着 Token 的释放进程,项目的所有权逐渐向Community转移,这将非常容易使企业的产品发展规划陷入短期主义的陷阱中,因为无法向企业提供持续的激励。
综上所述,我认为 Web3 企业在商业模式的设计中,仍然需要为企业保留一个稳定的持续的经营性营收带来的现金流,这或许会为 Web3 带来更长远且可持续的发展。
Conclusion
我们正处在一个充满变革和机会的十字路口中,因此回归平静,重新审视我们所热爱的事业,我们会找到属于我们的荣光。
The article comes from the Internet:Vitalik 站台 Railgun 背后,折射了 Web3 原教旨主义的局限与 Web3 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推荐: 加密Community启动新策略:利用 meme 进行市场推广,用户与产品双丰收
Meme日益受欢迎和激烈的社区可能意味着它们成为市场推广策略的可行组成部分。 撰文:Li Jin,Variant 合伙人 编译:小白导航coderworld 币圈下一件大事可能会从流行的meme币开始。 一种新兴的市场推广策略(GTM)是借助当下流行的me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