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Protocol:借区块链之力,让验证随处发生
撰文:小白导航 coderworld
作为一名中超球迷,前段时间有关注到本地的一个俱乐部推出的联赛套票,抢到即可现场观看 2025 赛季主场的所有比赛。
但我没抢到,因为持有 2024 套票的球迷拥有优先购买权,虽然俱乐部这一举措本意旨在回馈长期支持者,但现实却事与愿违:
去年的套票很多都被黄牛抢走,黄牛从不看比赛,而是高价转卖套票中的观赛资格,真正的球迷只能选择购买高于市场价格数倍的黄牛票,或者无球可看。
作为一名区块链从业者,这引发了我对于「区块链如何真正影响现实生活」的思考:
俱乐部如何才能将套票卖给真正的球迷?
其症结在于如何准确高效的验证购买者的球迷身份。
那么如果将过往比赛的球迷到场率、俱乐部周边产品购买记录等数据写入区块链,发挥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数据的强大验证功能,是否就能够在购票时轻松验证球迷身份?
管中窥豹,生活中的验证场景其实无处不在,但大多存在低效、高成本、不严谨等问题,如果将大规模现实数据上链,实现数据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被高效、简单、低成本的验证,这是不是一种发挥区块链技术价值、推动区块链大规模采用的有效路径 ?
带着这份思考,我开始了解「链上验证」这一赛道,而令人惊喜的是,早在 2020 年就有人关注到了这个切入点,并且在数年深耕中持续构建了完整的产品、丰富的生态以及活跃的社区。
这个项目就是全链验证协议 Sign Protocol。
发挥区块链数据库核心价值,在链上解构验证难题
生活中的验证无处不在。
当你办理酒店入住,你需要提供相应身份证件,用以验证你的预定;
当你入职新公司,你需要提供学历证明、职业技能证书等材料,用以验证你的能力及承诺;
当你想要贷款买房,你需要提供户籍/社保缴纳信息、银行流水、稳定收入证明等,用以验证你是否具备购房资格…
但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传统的验证体系其实存在很多问题:
日常的验证缺乏严谨,就像并没有被真正球迷买到的联赛套票;
而重要的验证,往往在权力机构的主导下变得低效且昂贵。
以申请美国签证为例,通常情况下,你需要准备很多材料:
-
身份材料:户口、身份证等
-
财务状况材料:银行流水;收入证明;房产证明等
-
工作状况:企业出具的在职证明
-
行程安排:往返机票;酒店预定等
-
……
你需要在银行、社保局、领事馆之间来回奔波收集这一长串的材料清单,期间不仅花费高昂,且很多时候还需要经历漫长的等待。
更不幸的是,当你想要申请其他国家的签证,你需要无数次重复上述繁琐流程,因为不同主权国家的签证系统并不互通。
办过的都深有体会,真的很麻烦。
我们真的需要一种严谨、高效、便捷而且低成本的验证解决方案。
而区块链技术,凭借其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公开透明等特性,在解构验证难题方面展现出突出优势。
我们知道,由于现实世界存在不同主权国家、不同权力机构的划分,且互相之间信息封闭,因此带来了验证的低效、高成本问题。
而区块链没有这些划分,它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账本,所有节点都保存着完整的交易记录,这赋予了区块链一个非常重要的技术特性:
每一笔交易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够被验证。
那么,基于这一技术特征拓展:
我们是否能够将数据通过标准化的数据格式写入区块链,实现数据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能够被验证?
与此同时,被写入的数据可以是来源于现实世界的大量数据,实现所有东西都能上链且能够被简单、高效、低成本的验证?
进一步,由于区块链公开透明特性,通过引入 ZK 等技术,实现数据的隐私保护?
这就是 Sign Protocol 实现的事情。
从数据标准化写入到高效检索:Sign 如何让一切在链上变得可验证?
Sign Protocol 想要做的事情其实很简单:
发挥区块链作为分布式数据库的核心价值,使用户能够自由地在链上证明和检索结构化且可验证的数据,为任何需要验证的用户/场景提供链上解决方案。
这一切的实现,离不开以下关键步骤:
-
写入数据
-
创建证明
-
存储证明
-
高效检索证明
Sign Protocol 的解决方案便是围绕这些关键步骤展开。
在 Sign Protocol 的产品设计中存在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一个是 Schema,它就像是一个数据标准,定义了在创建证明时呈现的数据类型和结构。
另一个则是 Attestation,它是一种证明,是符合 Schema 数字签名结构化数据。由于区块链具有公开透明的特性,但很多具体应用场景中我们需要实现数据在不被泄露的前提下视线上链,因此 Sign Protocol 也引入了 ZK 技术作为隐私可选项,为需要隐私保护的数据及场景提供解决方案,进一步拓宽链上验证的广泛适用性。
Schema 与 Attestation 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要创建一个 Schema,首先要确认你试图创建的 Attestation,即你计划在 Attestation 中存储哪些类型的信息?数据量有多大?
而想要创建 Attestation,你首先需要找到或者创建一个适配的 Schema,因为 Attestation 必须遵循其 Schema 定义的格式,以便 Attestation 对任何验证者来说都是准确、可解析且可组合的。
当 Attestation 被创建后将通过智能合约存储,Sign Protocol 支持链上、链下两种存储方式,以更好的支持大量数据的存储。一般情况下,较大的数据集存储在链下会更便宜,Sign Protocol 支持 Arweave / IPFS 存储。
而当需要查询证明时,Sign Protocol 提供高效的索引服务,用户可通过 REST 端点和 GraphQL 端点访问,也可以通过 NPM SDK 直接访问。链上数据通过区块链的共识机制进行验证,链下数据通过哈希值与链上存储的哈希值比对进行验证。
与此同时,面对复杂多样的验证场景,Sign Protocol 还拥有强大的可组合性:
开发者可以通过 Schema Hooks 创建自定义功能的智能合约,允许开发者在 Attestation 创建或撤销时执行自定义逻辑,进一步协议的灵活性和功能性。这就像将不同类型的 Schema 组合以满足不同复杂场景的需求,比如,通过组合银行流水、社保缴纳证明、户籍证明等不同 Schema,实现购房资格的高效验证。
另外,Sign Protocol 作为全链协议,旨在独立于任何特定区块链运行,能够轻松移植到任何区块链环境中为全链提供服务,目前已支持以太坊及 EVM 区块链,未来将支持更多区块链,旨在进一步成为服务全链、全场景的验证解决方案。
通过验证贯通链上链下,区块链超主权社会的飞跃式发展
在这轮以 PvP 对战为主旋律的周期中,我们沉浸于快进快出带来的感官刺激,但同时也有不少人产生疑惑:
区块链到底能干什么?难道就是制造一个巨大的链上赌场?
回到之前的论点:区块链本质上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
此前这个数据库与现实世界并没有太多交集场景,因此它就只是一个承载链上交易活动的数据库;
而当这个数据库开始纳入更多来自现实世界生活场景的数据,那么区块链就变成了一个并行于现实世界运行的数字化超主权社会。
Sign Protocol 就是在真正理解区块链技术特性的基础上,以行之有效的验证吸引大规模数据上链,真正创造了用户对于区块链技术的需求,同时构建了一个「发挥区块链技术优势为现实世界带来真正改变」的优秀示范,也为区块链这个「超主权社会」的发展引入了更多现实场景支撑。
让我们再次以跨国旅游为例,想象一下:
不管办理哪个国家的签证,你都可以在两分钟的时间内准备好一切材料,因为你的工作证明、收入证明、银行流水、家庭成员关系等数据都已上链并能够被高效调用验证,你只需根据要求检索链上相关材料数据的证明并将其组合,通过 ZK 技术你也无需担忧隐私数据泄露。
不管去到哪个国家,你都可以使用一张合规且全球通用的身份证,实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场景中安全、高效、便捷的证明「你就是你」:比如在转机、出入境、酒店入住等场景中,工作人员只需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就能够即时的在链上验证这张身份证的真实性,同时通过比对这张身份证上的照片等生物信息是否与你一致从而快速完成身份验证。
与此同时,你也可以在很多线上场景中使用这张身份证,比如在进行交易所 KYC 时,你不再需要重复的人脸识别、拍照上传以及等待审核通过,一切将在几分钟内在链上完成数字化验证。
这种验证不仅严谨、高效,而且成本大大降低,堪称一场对于传统验证体验的彻底革新升级。
而生活中验证无处不在,基于 Sign Protocol 链上验证解决方案,在所有需要验证的场景中,Sign Protocol 都将带来巨大改变:
在全球经济往来日益密切的当下,你可以通过 Sign Protocol 在任何时间、任何场景签署协议,而任何人、任何地方、任何时间都能够验证你的签名;
当你需要购买健康保险时,通过 Sign Protocol 你的健康状况能够在链上被高效验证,从而轻松应对不同保险机构的健康状况评估;
当你想要参加一场需要验资的艺术品拍卖会但却并没有充足现金流时,通过 Sign Protocol 你的链上资产也能帮助你完成验资;
当你参与投票决策,你能够通过验证选票是否来源于真正的选民,而确保结果符合大多数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更甚者,基于这个「万物皆可链上验证」的逻辑,更多现实应用场景将被 Sign 验证体系覆盖:
通过验证某一社交行为,比如 AI 爱好者,形成「人以群分」的社交圈层;
通过验证社区成员的交互贡献,快速构建「劳有所得」的社区管理;
通过验证消费者的购物记录,高效搭建品牌会员体系等。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哪里有验证,哪里就有 Sign Protocol。
事实上,Sign Protocol 已经在多个场景中获得亮眼成绩:
基于 Sign Protocol 构建的去中心化的电子协议签署平台 EthSign 已为超过 30 万用户提供服务;
基于 Sign Protocol 构建的链上代币分发协议 TokenTable 已与 200+ 项目合作,支持超过 40 亿美元的代币空投和解锁,覆盖 4000 万用户和投资者,2024 年盈收超过 1500 万美元;
基于 Sign Protocol 构建的身份验证系统 SignPass 已经与塞拉利昂政府合作推出了身份证:SignPass 能够为用户提供链上可验证 ID,所有 SignPass 凭证都将通过 Sign Protocol 以加密方式注册到区块链上。与此同时持有人还将收到一张实体身份证,该身份证既符合国际民航组织的机读护照标准,又能链接到区块链记录的唯一二维码。通过扫描身份证上的二维码,持有人可以全球高效通行。
在塞拉利昂之后,Sign Protocol 也已经宣布与阿联酋政府围绕 Web3 Entrepreneur Program 建立合作,而在其官方透露的路线图规划中,2025 年 Sig小白导航n Protocol 将持续聚焦推进 SignPass 与各大主权国家政府、监管机构及行业联盟的深度合作。
2025 年将是区块链与现实世界深度融合的重要一年:美国政府加密友好政策的推行、总统活跃的加密行动和传统机构接连入局,都释放出区块链监管将进一步清晰、区块链业务领域的探索将更加开放的重要信号。
随着越来越多现实场景被 Sign Protocol 验证服务覆盖,越来越多公民通过 SignPass 获得区块链身份,国家级别的大体量用户被迁移至链上,Sign Protocol 以区块链为底座的超主权社会中,又将迸发哪些创新?
在长期价值主义逐渐回归的当下,持续关注,保持期待。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Sign Protocol:借区块链之力,让验证随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