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BitShares 到 Uniswap:Dex 发展亲历者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之旅

所有文章1年前 (2023)发布 wyatt
120 0 0
Uniswap的出生算是链上第一次出现一个交易所可以扳手腕的能力去跟中心化交易所抗衡。

每个刚出世的小孩看到的世界是怎么样,天然会认为世界本应该如此,就像10后出生的小孩一样,他(她)觉得每个家庭出行有汽车,睡觉房间有凉爽的空调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同样,对于前2年才刚进来币圈的新人来说,他们认为在metamask开通以太坊账号、在uniswap玩土狗、同时轻松在多条二层网络上切换撸空投,这些都是币圈老韭菜的操作日常。而他们不知道的是,创业者们用了接近7年时间才做到了让大家可以轻松在链上玩耍。拿dex来说,它总共经历了bitShares(bts)的启蒙、以德/EtherDelta的壮烈跑路、0x的链下订单薄模式改进效率、bancor 发明AMM、keyber对AMM的再次改进、最后才迎来了一个实力上可以与中心化交易所真正抗衡的uniswap;而本身uniswap也已经经历了4个版本的更新迭代。 对于亲身经历所有经过的老韭菜来说,天然会对最后的成果(uniswap)倍感珍惜。

新手对uniswap labs最近的做法不满意,心里上可以轻松做出决策,认为卖掉即可,但对于我来说,我每个dex可以说都深度接触过,最后才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有能力真正走出来的uniswap,所以除非真的是有非常大的问题,不然我比较难以轻易放弃这个经过2轮周期才摸索出来的钻石结晶。

我亲手经历的dex发展史

(1)行业第一个去中心化交易所—bts

bitShares有非常多的创新,例如去中心化交易、例如稳定币usd cny、还有资产承兑等等等,它可以说是defi的始祖,许多defi的创新源头都来源于此。Vitalik跟Makerdao的Rune都曾是bts社区的人,Rune一样是在bts之后,才想到了稳定币这个赛道,之后开始创立Makerdao。bitShares现在是完全没落了,没落的原因非常简单,整个行业的生态重点都在以小白导航太坊上,非以太坊生态的bts根本没有用户使用,链上连有价值的资产都没有,何来交易一说。bts采用的是订单薄形式,但受限于订单深度,即使是巅峰时期,bitShares的链上(内盘)也仅仅是bts有少许深度,其他什么映射进来的资产均只有可怜的少许挂单跟买单,我自己17年是bts忠诚的持币人跟用户,我甚至在bts内盘做过承兑业务。

总结起来bts失败的原因有2点:

1、bts没有智能合约功能,生态内部没有产生有价值的资产,无交易需求

2、照搬中心化交易所的订单薄形式在链上走不通,没有带来范式转移,无法抗衡中心化交易所的已经筑起来的先发优势

(2)以太上第一个交易所—EtherDelta

有人想到,以太坊上面也应该有一个像bitShares一样的去中心化交易所,所以EtherDelta成立了。以德交易所可以说是跟bts完全没区别,一样是订单薄形式,一样是挂单、买入、卖出都需要上链(消耗gas),不同的是以太坊网络上运行这些上链步骤,比bts还更慢了。但以德是一个宝藏来的,挖掘土狗的理念在以德时代就已经有的了,在2017年已经有聪明的人,懂得在以德市场买入一些未来预期非常大的代币,等待他们上中心化交易所后赚大钱。mana就是其中之一,mana上线时,只有以德交易所才有得卖,有朋友在EtherDelta买入mana后不久就上线中心化交易所,瞬间赚了10倍。

以德最后失败了,慢、贵、订单薄形式走不通成为了它失败的三大原因。

(3)链上链下结合的0x

EtherDelta交易所让人看到了以太坊生态做交易所的希望,但同时也看到了它的缺点,0x团队率先想到了把订单薄放在链下,然后只把交易结果上链的折中方案。0x是一个流动性协议,任何人都可以把0x协议当成后台流动性,自己做前端,DDEX就是其中之一,当时整个0x协议交易量的百分之五十多都自于DDEX的前端,因此,在2年后,DDEX大胆分叉0x,想着自立门户,可惜最后大家发现,前端用户实际没那么难获取,最难获取的是订单的深度(流动性),最后ddex以失败告终,不了了之。0x的确掀起了一波小浪潮,成为了上一波熊市反而还创新高的币种之一。可惜它始终没办法解决链上流动性远远落后于中心化交易所的窘境,也是从那时我开始悟出,去中心化产品如果改革不够大,单靠去中心化(无暗箱操作)、资产更加安全的口号是无法形成范式转移的。2018年-2019年巅峰时,0x整个生态每天的交易人数也才那100-200人。

(4)第一代AMM—bancor/kyber

在0x推出市场的时候,17年有另外一种链上交易协议众筹后开始推出了市场,这是一个明星项目,拥有明星团队,拥有明星投资人,拿到了惊人的1.5亿美金融资额。bancor采用的是AMM形式的流动性池兑换形式,采用bnt作为中间货币,同时是直接由系统定价后兑换,而不是订单薄的挂单形式。可惜bancor推出那么久都毫无起色,主要原因是项目方为了bnt的赋能,所以强硬地把bnt作为中间货币,增加了交易摩擦,同时上线的币种过少,每个币的上线都需要经过bancor团队的许可,bancor平台上线2年,才上线了总共13个币种。同时期融资的还有kyber这个项目,做的也一样是直接兑换的交易模式,在2019年的下半年,因为kyber上架的币种更多,更加满足市场的交易需求,并且以eth为基础货币减少了过多的交易摩擦,因此交易量逐步提升,拉开了与bancor的距离。

(5)uniswap 出现

从这里开始可以划个分水岭了,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有个项目开始映入我的眼帘。在此时我还是看不起它,忽略它的,很简单, 因为我持有过bts,持有过bnt后都失望卖掉,最终选了持有zrx(0x )跟knc(kyber),作为同样是竞争对手的uniswap,我肯定无条件地支持自己的手头代币。但在2020年头,我开始逐步认清现实,因为uniswap的上升速度实在太快了,刚开始它起步很慢,因为默默无闻,还没有任何流动性,但x*y=z以及无需许可上币的开放式方式逐步展现爆发力,随着v2的发布以及链上资产的增加,还有土狗项目的盛行,uniswap从30万的日交易量,突然就变成上百万美金交易量,用时不到2个月,就把kyber跟0x给超了,然后再用不到1个月就已经去到300万的交易量了,然后是千万,然后是亿,当2020年9月uniswap发币后跌回2点多美金时,我承认了事实,开始把我手头一半的zrx换成了uni(而knc因为2020年五月觉得它变得不确定因此换成eth了)。从2020年11月起,我正式拥有uni并有部分长持仓位持有至今(我也得过uni的空投,数量太少不算)。

真正意义上的转折

uniswap的出生算是链上第一次出现一个交易所可以有那种扳手腕的能力去跟中心化交易所抗衡了。它改善了前辈们的许多缺点,开始摸索出了如何在中心化交易所虎口夺食的范式转移方法。x*y=k定价方式以及通过LP做市奖励的方法解决了链上交易流动性的问题,无需许可上币又让它与中心化交易所产生明显区别,拥有了一个大家不得不用的理由。 uniswap出世后,做到了2件大事:

1、链上流动性的问题

2、找到了去中心化自己的优势特点,做到了中心化交易所做不到的事情 (无需许可上币)

看完dex发展的艰难历史,你就知道为什么我虽然仓位不大,但是感触那么深了,因为我是亲身经历了整个领域从无到有再到终于落地的整个历史进程的,我把所有坑都踏了一遍(每个币都持有过),所以我对这个赛道的情感会浓烈一些。

uniswap 与 uniswap labs 之间的关系

uniswap上个星期发生的事情大家也都知道了,uniswap labs认为官方网站跟钱包是属于labs的资产,只有uniswap协议是属于社区(uni持币人)。大家对这件事是有意见的,因为持币人认为自己持有的是labs的股份,uniswap labs做出来的东西,都应该是社区共有的。 发生之后,我把uniswap labs的博客看了一圈,基本上算是知道他们的想法了。他们认为uniswap V1 V2 V3 V4还有未来的聚合交易协议uniswap X,这些都属于链上合约,因此是属于社区的,而uniswap官网以及uniswap wallet是属于保存在中心化服务器上面的前端,并没有上链,因此是属于uniswap labs。uniswap labs实际只是一个利用uniswap协议进行盈利的公司,只不过在早期对uniswap具有开发引导作用而已。

我的看法

事情发生后引发了非常多的讨论。这个时候,你对uniswap在心里的定位是非常重要。因为人找不到一个让在自己自洽的理由是很难拿得住的。我自己认为,uni短期来讲把它当成uniswap labs的股份当然更有利,因为他们有做钱包,同时在前端抽手续费;但长期来说把uni当成uniswap这个开源交易协议的权益更加让人踏实,未来就算uniswap labs因为经营不善倒闭了,uniswap也将一直是公共基础设施存活在链上。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从 BitShares 到 Uniswap:Dex 发展亲历者的去中心化交易所之旅

相关推荐: Friend.Tech启示录:加密应用的成功,未必依赖加密基础设施

加密社区的价值,可能大过其所依赖的加密基础设施的基础价值。 撰写:Jack Niewold 编译:小白导航 coderworld 即使只是被动观察加密技术的人,可能也已经看到社交 Web3 应用 friend.tech 最近的爆火。这个基于移动端 app 非常…

分享到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